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也是中国特有的名贵花卉,素有“花王”之称。它也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牡丹栽培源于河洛,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作为牡丹栽培中心之一,早在唐宋时期洛阳即已具备系统的栽花技艺,形成赏花习俗及与牡丹有关的诗词、书画、瓷器、雕塑、宗教、传说、织绣服饰等,由此衍生出洛阳牡丹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正是东都洛阳牡丹品赏习俗的生动写照。宋代以后,赏牡丹习俗在民间更为盛行,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描述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并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宋代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不少品种称得起名贵非凡,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之王”和“牡丹之后”,尤受人们青睐。牡丹总体寓意有华贵圆满、雍容富贵等意思,还有期待、用心付出、端庄秀雅等意味,此外它还被誉为国色天香,也是一个人守信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