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江苏禾木农博园(3A)景区疫情工作应急预案

来源:
江苏农博园
时间:

江苏禾木农博园(3A)景区

 

疫情工作应急预案

二0二0年六月

根据镇江市关于《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通告》及《关于下发<全市旅游景区、星级乡村旅游区有序开放的通告(三)>的通知》结合江苏禾木农博园景区实际情况,江苏禾木农博园景区恢复运营前要落实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物资保障到位、内部管理到位、卫生安全到位和督查督导到位等“六个到位”原则:

(一)防控机制到位

明确景区恢复运营疫情防控的内部责任机制,建立防控管理体系,明确各景区区域防控管理负责人,根据景区防控工作部署和疫情动态变化,全面统筹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经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江苏禾木农博园景区恢复运营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高庆龙 江苏农博园园区主任

副组长:汤荣弟 江苏农博园旅游部主任

成 员:李冰史云光周道宏鲍荣静沈正宏赵俊裴宁严院珍鲍华鹏酒亚东谭晶俞君喜黄容萍戴素清成静娴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景区游客中心入口处景区办,联系电话:0511—87639989

(二)员工排查到位

本单位所有职工做好近期动向和人员接触情况摸排上报,外地回句员工均应居家隔离14天,重点疫区返回的员工须集中隔离。对进入园区的所有员工进行体温检测,检查健康码后方可入园。

1、与他人隔离。景区应设置观察场所,对疑似和疑似接触者,及其同行人员,以及接触上述人员的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隔离留观措施,并向当地疫情防控部门报告。被疑似患者所污染的用品,应立即停止接触。如患者被确诊,应在疾控机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其他工作人员在医疗机构下达指示前,除了进行必要的工作,其他业务全部暂停,并向应急小组负责人和医疗机构明确告知信息。

2、设备设施消毒。疑似和疑似接触者使用相关设备后,员工应对设备及时消毒。消毒时要用可防御感染的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围裙、橡胶鞋等物品进行个人防护。消毒完成后,要充分洗手、漱口,将使用后的口罩等物品用塑料袋封好,采用适当方法丢弃。

3、封闭区域消毒。

3.1在确保相邻服务场所不被传播的情况下,应进行通风,在通风结束前禁止其他人员进入;

3.2对疑似和疑似接触者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应使用独立塑料袋密封,防止灰尘携带病毒传染;

3.3相关物品在 80℃以上的温水里泡10 分钟以上,并用专用消毒液浸泡 10 分钟以上,再使用80℃以上热水洗涤;

3.4对疑似和疑似接触者溢出物污染的物品,使用塑料袋密封后用适当的方式丢弃;

3.5消毒结束前禁止其他人员进入。

4、景区车辆转运疑似和疑似接触者,防护与消毒

4.1司机及车内同行景区人员,需穿戴工作服、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4.2“疑似”“疑似接触者”“确诊病例”人员离开后,立即由专人对车辆进行消毒,包括。车辆内壁、车窗、座椅、脚垫等。

4.3消毒时,需将车辆移至指定区域,先用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 500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如车内有可见污染物,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完全清除污染物,再用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 500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4.4原则上,车辆内不配备坐垫、靠垫等直接接触类的纺织品。如遇特殊情况需配备,应按照医疗废物收集并集中处理。

4.5转运时应做好记录,并与定点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做好转运交接,所有信息均应及时上报行政部门。

落实应急保障方案,紧急处理疑似病例流程,工作人员、指定车辆、防护物资等工作。

1、临时应急观察点设置:

游客服务中心设置并张贴临时应急观察点标识;

(三)物资保障到位

落实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和景区开放的资金和防控用品等物资保障,确保满足防控和开放工作的需要;购置额温枪、一次性口罩、消毒液、酒精(75%以上)以及用于关键岗位防护橡胶手套等相应物资。

按照企业复工要求标准采购,口罩按照员工说1:10的比例配置(特殊岗位需要增加),额温枪按照防控卡扣及巡逻小组按照每个卡口2/个标准配置,以及应急保障组的人更全面的防控物资。

物资保障组由行政部头筹采购物资,财务部保障资金快捷,运营部为成员负责相关物资运输等。

(四)内部防护管理到位

1、将传染病预防知识纳入员工常规培训内容,景区开放前,通过景区微信群等途径,完成员工疫情防控的全员培训,达到应知应会并具有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坚持“全覆盖、零疏漏”,利用钉钉等数字化手段,建立员工的身体健康档案,强化智能化员工健康日监测制度。

3、实行“一日一进一测一登记”制度,进入景区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进入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 37.3℃,请勿进入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并记录台账。

4、员工、游客如有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者立即实行居家观察,并向疫情防控部门及单位疫情防控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5、严格落实员工日常管理“四个不”,即不集中会议、不扎堆聊天、不相互串岗、不集中就餐,减少人员聚集的活动。员工用餐采用分时段就餐或分餐制。

6、上下班途中。正确佩戴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乘坐私家车或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正确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7、下班回家。洗手后正确佩戴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 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8、密切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做好心理调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倡导员工适度锻炼,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开展文明服务,注意咳嗽和喷嚏礼仪。

9、接触过疑似者注意事项。接触过疑似者要立即与景区疫情防控小组联系,报告自己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迅速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系,并按照医疗机构的指示进行适当处理。景区疫情防控小组应做到以下五点:

(1)速向员工传达事实,通知该员工告知家人;

(2)相关员工及其家属一日测量两次体温,出现发烧、咳嗽的情况,立即联络景区疫情防控小组负责人。听从医疗机构指示,与疑似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务必在家等候医疗机构诊断结果;

(3)负责人接到疑似者相关通知后,应及时与医疗机构保持联系并接受指示;

(4)员工务必如实告知医疗机构自己有可能接触的疑似者,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向其提供疑似者接触过的客人名册、时间信息等。

(五)公共卫生安全到位

1、强化景区停车场防控和消毒管理,团队和自驾车辆实行分区停放,车辆隔位停放,引导分散下客入园。

2、旅游景区垃圾箱(桶)实行“一日两清理两消毒”制度,保持区内环境整洁。增设废弃口罩回收专用箱(桶)。

3、公共卫生间通风良好,卫生设施完善,须配备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并确保供水正常和烘干机正常使用。坐、便池、洗手台、把手等清洁后用消毒水消毒,地漏每天用消毒水冲洗。

4、加强景区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有序恢复项目建设,落实防控制度,全员加强员工健康监测。

5、每日对景区内外所属场地、设施进行全面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做到专区专用、专物专用,避免交叉污染。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和干爽,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

(六)督查督导到位

坚持督查督导到位,督查各工作区域安全防护工作,督导相关为完善问题,检查督导到位,由景区各部门成立联合督查督导组。

一、恢复运营基本注意事项

1、为确保游客安全,所有进入景区人员需佩戴口罩,景区在售票大厅入口处及入园闸机口处设专人对入园游客进行体温测量,不佩戴口罩及体温检测异常的人员将禁止入园或劝返。

2、倡导网络购票、实名游览,入园人员可在电商平台进行网络购票,或在景区售票窗口进行扫码购票,景区提倡无现金、无接触支付。

3、景区将加强环境卫生消毒消杀工作,对运营车辆、游客中心、票房窗口、户外闸机、卫生间、座椅、扶手、垃圾桶等基础设施每天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并视游客量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4、疫情防控期间,实行分散式游览,严控人员聚集,景区内室外开放区域不得开展任何人员聚集性活动,一经发现,景区巡逻及工作人员将予以劝阻,对于不听劝阻、情节恶劣的,报派出所关采取相应措施。

5、疫情运营期间,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员工,通过网络及广播等渠道学习疫情防护常识,进行上岗前的学习培训,提升应对紧急突发事件与状况的能力,合理规劝不符合要求的入园人员避免引发冲突。

6、恢复运营前,根据景区运营功能需求,分时分步骤分部门上班,景区各部门,需要详细填写部门复工人员信息采集表,报景区恢复运营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报备及批准后方可上班。

(一)员工自身防护注意事项。

1、出发前注意事项:

1.1自行评估身体健康状况,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准备上班,体温异常,向单位请假;

1.2穿着合适衣服,佩戴合适口罩(推荐一次性医用口罩),注意保暖;

1.3出行沿途不与别人近距离暴露交谈、握手、拥抱,不直接触摸门把手、栏杆等设施。

2、上班途中注意事项

2.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佩戴合适口罩(推荐一次性医用口罩),不直接触摸把手、扶手等车上物件。二乘客之间不交谈、打招呼、握手、拥抱等;三乘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1米为宜),不面对面;四记住乘坐车辆的相关信息和乘坐时间及区间;五遇到异常乘客,要在最短时间内下车。

2.2私家车出行。一佩戴合适口罩(推荐一次性医用口罩);二不搭载不了解情况人员。

2.3步行。一佩戴合适口罩(推荐一次性医用口罩);二沿途不与别人近距离交谈、打招呼、握手、拥抱等;三不穿越、留观有明显标识的涉毒区域。

3、进入办公区域注意事项

3.1保持环境清洁、每日通风3次以上,每次20—30分钟,通风是注意保暖。

3.2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需要佩戴口罩,接待外来人员双方需要佩戴口罩。

3.3外来人员(非本办公室)进入办公场所需专人负责登记,介绍有无湖北等重点疫区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3°以下,佩戴口罩方可进入公干。

3.4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用餐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洗手法严格洗手。

3.5安排人员,每日须对办公区域、门厅、楼道、会议室、办公桌、地面、楼梯、卫生间等区域进行早晚各消毒一次,尽量使用喷雾消毒。

3.6每个区域使用保洁用具需要分开,避免混用。

3.7传递纸质文件前后需要洗手,传阅文件时需要佩戴口罩,座机电话每日75%酒精擦拭两次,使用频繁增至四次。

4、就餐注意事项

4.1避免集体就餐,员工错峰就餐或分散就餐;

4.2避免人员聚集和面对面就餐;

4.3可采用食堂送餐(盒饭)方式就餐,亦可自带食物。

4.4餐前餐后洗手;

4.5在办公室用餐后要进行通风。

5、参加会议注意事项

5.1佩戴合适口罩(推荐一次性医用口罩);

5.2进入会议室前洗手;

5.3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

5.3会议期间,不要暴露交谈;

5.5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较长时,开窗通风1次;

5.6不使用公共茶具;

5.7会后洗手。

6、下班路上注意事项

6.1洗手后佩戴合适口罩(推荐一次性医用口罩);

6.2出行参照本文二、三节相关内容;

6.3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

6.4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集;

6.5合理饮食、适当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

7、公务采购注意事项

7.1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

7.1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7.3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7.4结束后洗手。

8、公务出行注意事项

8.1佩戴合适口罩(推荐一次性医用口罩),不直接触摸把手、扶手等车上物件;

8.2不与驾乘人员暴露交谈;

8.3不捎带其他人员;

8.4建议无必须公务出行,停止公务出行。

9、公务来访接待注意事项

9.1无紧急重大事项,原则上不安排外来访客来访,通过电话沟通。

9.2 主客双方要佩戴合适口罩(推荐一次性医用口罩),

9.3客人在进入办公室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湖北疫区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是否接触过确诊和疑似患者及因接触过确诊和疑似患者被隔离观察者。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2°以下正常条件下,方可接待;

9.4不与客人握手、拥抱、面对面交谈,要保持1米以上距离;

9.5客人离开后,房间进行消毒通风,使用过的茶具进行消毒;

9.6送走客人后洗手。

(二)恢复运营期间游客安全

1、在景区主入口处(农博园门卫)设置游客入园体温检测点,监测入园游客体温、实名制登记等工作;设置服务咨询台,游客排队1米防疫安全线,拉开游客间距。

2、入园游客自觉做好自我防护,遵守景区疫情期间运营相关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做好自我防护,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2.1应全程佩戴口罩;

2.2禁止随意吐痰、随意丢弃口罩;

2.3游客之间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避免近距离交流与肢体接触;

2.4不应在人流集中区长时间停留,聚集或开展群体性活动。

2.5严禁携带宠物入园;

2.6禁止随意喂食动物。

3、禁止游客在景区内进行广场舞、团体操、下棋打牌、聚会娱乐及其他群体性活动,巡逻人员及现场工作人及时劝离进行各种群体性活动的人员,加强对游客的监管。

4、加强疫情期间游客量的合理控制与引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借助往年数据科学预测预警疫情防控期间的游客量,合理限制景区游客规模;

4.2利用景区指挥中心监控平台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与移动合作利用数字智能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控。

4.3通过景区(出入口、游客服务中心)实时统计及购票平台渠道实时发布游客数量,便于游客及工会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景区人流量动态;

4.4通过指挥平台对游客高峰预警提示各景点游客及工作人员,及时有效控制入园人数与疏散游客;

4.5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客聚集位置,重点实时监控与疏导。

5、加强安全游览提醒。在游客服务中心等醒目位置设置醒目导引指示牌,及开放及暂不开放景点告示牌。各区域设置安全防疫告示牌、提示牌牌、拉警戒线等标识,必要是进行人员劝导及广播提示。

(三)恢复运营物资保障

为加强防疫物资准备,做好员工防护工作,落实防护资金和防护设备准备,切实保障员工及游客安全,并做好员工及游客心里疏导工作。

1、物资需要明细:一次性口罩、测温仪、消毒液、洗手液(喷雾)、酒精、喷壶、塑料薄膜(加厚)手套等物资。

2、物资保障

由行政部积极采购相应物资,为景区恢复运营提供物资保障。

3、物资需求及申请表附后

(四)恢复运营七个限制。

1、限制景区开放时间:8:30—17:00;(员工正常时间上班,做好开园接待游客各项准备)。

2、限制人流:按照镇江市指示控制在日最大承载量的50%,总的日入园量控制在5000人,分批次进入游客服务中心购票,并检票,按照游客中心室内瞬间人流量控制在15人以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时间分批进入,如5分钟可以入园10人左右为基准数。

3、限制出入口:游客服务中心主入口开放两扇门(其它关闭)、检票口开放2个闸机口,其他出入口暂停开放。

4、限制入园方式:以排查式、巡查式、防护式以及景区内抽出式相结合。

5、限制购票方式:倡导预约式(江苏禾木农博园微信官方商城)购票、网络购票,实名制游览,景区售票窗口进行扫码购票,提倡无现金、无接触支付。

2、限制开放区域:景区内部门室内场所(除游客中心外)暂停开放。

(五)游客入园程序。

1、游客入园顺序。

游客抵达江苏禾木农博园中心停车场

游客服务中心入园程序(扫健康码或疫情查询助手二维码、测量体温(检查口罩)、手消毒、实名制登记、发放已检标识、物品安全检查)

售票窗口购票,发放导览图

检票进入工作人指引游客游览路线

景区内增加巡逻小组,发现游客未带口罩及时提醒游客带好口罩进行游览。(请以上各工作岗位注意文明用语、热情服务)

2、游客入园具体操作程序。

游客入园主要入口处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检查点由游客服务中心办公室负责安排人员及检测点设置。

2.1游客入园检测点设施设备,帐篷、桌椅、标识牌、1米线、额温枪、口罩、手套、塑料薄膜(厚)等物资。

2.2游客入园具体要求及顺序。

2.2.1游客中心停车场入口处及停车场内醒目位置设置入园检测提示牌,包含内容体温超过 37.3℃游客及未佩戴口罩人员禁止入园;

2.2.2入园检测点设置明显标识,工作人员监督游客扫健康码或者疫情查询助手二维码并填写,如查询助手显示14天内游客行动轨迹显示在疫区(国家公布及省市公布)的禁止入园并劝返;

2.2.3游客填写健康码结束后,体温进行检测体温超过 37.3℃的游客进行劝返或者指引游客到临时观察点并通知应急保障组进行应急处理。

2.2.4利用喷雾消毒液对游客手消毒工作;

2.2.5实名制登记相关信息,游客提供身份证由工作人员进行登记,登记过程中工作人员与游客保持1米左右距离;登记结束发放已检标识(便于游客购票及游客中心入口入园使用);

2.2.6通过防疫检查后需要人身物品安全检查,过游客中心进行物品安全检查。

2.3通过检查后购票,倡导游客网络购票,景区提倡无现金、无接触支付,并指引游客在自助售票机购票,人工售票窗口暂时开放2个,并发放疫情期间导览图。(游客购票、指引、发放导览图等相关工作由票务中心具体落实执行,强调员工自身防护)。

2.4游客中心检票口暂时开放两个并发放疫情期间导览图,检票人员协助游客入园并指引游客登山方向。

(六)临时观察点设置及要求

1、临时观察点场所选择,游客中心外休息区,透风效果良好,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建议由应急小组统一管理负责。

2、临时观察点人员配置

临时观察点由指定1名工作人员现场负责,如出现临时观察人员及时通知应急小组。

3、临时观察点设备配置

每个临时观察点入口显眼位置张贴“临时观察点”标识,配备额温枪、消毒药品(酒精、84消毒液、免洗手消毒液等)、防护用品(防护口罩、手套)等,制作观察人员信息汇总登记表。

4、临时观察点消毒措施

4.1对临时观察点每天实时清扫,对桌椅、台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擦拭、喷雾的方法。

4.2临时观察点内产生的废弃物,应每日将生活垃圾装入垃圾袋暂存于临时观察点,暂存的袋装垃圾全部按医疗垃圾另行无害化收集处置;

5、临时观察点详细做好信息记录

5.1记录本人及其同行者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游客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游客属地信息”“抵句时间”“抵达车次、座次/航班号、座位号”“预离时间和目的地”“预离车次、座次/航班号、座位号”等,所有信息记录应确保无误,备案留存。

5.2体温监测。发生异常及时上报景区疫情防控小组,同时,做好隔离处置。

(七)应急工作组职责

1、应急小组建立

1.1主要工作职责:

1.1.1应急预案,疫情期间景区内应急救援工作;

1.1.2全面落实应急组预防措施及防护物投入使用;

1.1.3负责协调指定人员到现场指挥应急工作;

1.1.4负责临时性老弱病残登山及突发问题的救援工作。

2、应急小组分工

工作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划分调整,主要包括现场抢险救援组、事情处理组。

2.1现场抢险组

主要职责:制定实施现场救援方案,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事故损失负责现场感染人群的救护,设置隔离区域负责协助外部救援和医疗队伍开展工作。

2.2事情处理组

主要职责:负责保护事情现场,搜集相关资料:负责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意见、善后处理等工作。

3、应急物资与装备

应急小组组织储备适量的应急防护设施,如防护手套、口罩、消毒液、额温枪、防护服等。应急小组一辆专用救援车一辆,应急期间优先保障应急需要。

4、应急路线

4.1距离最近医院

景区最近医院为边城卫生院,距景区约4KM,用时约5分钟。

4.2医疗条件最佳医院

景区附近医疗条件最好医院为句容市人民医院、句容市中医院,距景区约15KM,用时约20分钟。

5、应急处置要点。

5.1发现人应尽可能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或近距离接触,在现场附近隔离,防止人员进出,等待应急组织其他人员的到来。

5.2 发现人与其他工作人员不得接触疑似人员碰触或使用的一切物品。

5.3应急处置过程中,其他人员应尽可能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或近距离接触,不得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与疑似人员过多交流及肢体碰触。

5.4布置安排好人力,做好出入口及隔离观察区的警戒工作,隔离区处设置明显警戒标志。

二、环境卫生

(一)加强景区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对景区垃圾和绿地废弃物等应及时清理,做好规范收运处置,做到日产日清。

(二)及时开展消毒工作,重点部位每天消毒2 次以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经常使用的卫生间、栈道等建筑物;

2、座椅坐凳、扶手栏杆、宣传栏、指示牌等使用率较高的设施;

3、垃圾桶(箱、房)、排水沟、低洼积水等容易滋生细菌的区域;

4、其他有可能产生病毒滞留和传播的部位。

(三)定期清理景区水体、岸边、路面、山石、坡道等游客可能达到的场地环境,以及绿地环境的边缘死角等地带。

(四)应加强公共卫生间通风、消毒和清洁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安装通风设施;

2、加强消杀、消毒,适度增加频次,重点对门把手、隔板、盥洗设施等游客直接接触部位进行专门消毒;

3、配置消毒洗手液、消毒水(如厕冲水)等供游客使用;

4、严格做到粪便不暴露、如厕环境干净整洁;

5、应设立消毒药品明细、消毒时间公示牌和记录等。

(五)景区管理建筑及疫期暂时关闭的各类室内场馆和场所等建筑物,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应少于30 分钟。

(六)单独设立专门用于收集口罩、手套、酒精瓶等防护、消毒用品的垃圾收纳设施,并做好安全规范处理,预防交叉感染。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防护常识

一、发病症状

1、发热:以高热症状为最典型(体温一般高于38C)。发热的同时常伴有肌肉酸痛和全身乏力,不典型病例为低热或者发热不明显。

2、咳嗽、气短:是较常见的症状,咳嗽一般以干咳为主,并伴有气短和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

3、其他伴随的少见症状:包括头痛、咯血和腹泻。

二、防护常识

1、传播途径。

1.1直接传播:病人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可以导致感染。

1.2气溶胶传播: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1.3接触传播: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晴等粘膜,导致感染。

三、防护措施

1、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2、勤开窗户透气,每次通风换气不少于30分钟,并要经常对空气进行消毒,消毒时要对室内进行全封闭。消毒可用84消毒液、双氧水、酒精等进行消毒。

3、办公室、食堂、宿舍必须定期进行消毒。

4、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

5、尽量少去人中密集的地方。避免去人口密集、通风差的地。

6、要注意休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7、避免近距离接触,交谈保持1米以上距离。

8、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了解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1月28日凌晨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具有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拳核酸阳性: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1、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显示,新型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具体如下:

1.1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千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1.2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1.3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2、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的区别

根据国家防疫站专家李兰娟的电视采访资料,目前二者早期的症状是非常相似的,有的发烧、有的干咳,有的呼吸道症状,发烧以后乏力,甚至有的还有点消化道的症状。医学鉴别需要咽拭子取个样,做病毒检测然后区分甲流、乙流还是新型冠状病毒。

2.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包括:

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C~40C,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2.2传播途径:

传播方式:口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乎污染导致的白我接种)、结膜传染以及空气传播。

2.3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是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山于飞沫颗粒较大(大于 5um),不会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

日常面对面说话、咳嗽,打喷嚏都可能造成飞沫传播。如果周斟有疑似新型冠状病寺患者,记得戴口罩并尽量保持1米的距离。口罩使用后应当正确丢弃,与思者接触后应该用肥皂和流动水等彻底清洗双乎。

2.4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直径小于 5um,能长时问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经过接触传播。

2.5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粘膜或者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或者带血的体液经过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人短的在2~3天,长的10~12天。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通过以上分析,该传染病隐蔽期长,发病症状和普通感冒有共同处,不易鉴别,症状变化因人而异,需要14天的观察和医学检测,综合判定风险较大。